《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等级制度的森严 | D.文化专制的扩展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 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当日本和韩国公司参与到美国人和欧洲人中间,在几乎所有区域性市场上建立起分支机构时,当商务领导者努力互相模仿组织形式和劳动政策时,文明的界线处于消退中。这表明()
| A.发达国家间的竞争加强 |
| B.经济一体化促进文明融合 |
| C.日韩经济赶超美欧 |
| D.美欧文明征服日韩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
| C.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 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 | B.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 |
| 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 D.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