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四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是什么政策? (1分)材料一、二、三反映了美国什么意图?(1分)
(2)针对材料三中美国的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它标志着什么格局的确立?(1分)
(3)材料四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2分)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
基本职权 |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1)尼克松这次讲话的意图及背景何在?
(2)他对未来的一些预见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中国也日益融入世界。请回答:
(1)列举1500年以后推动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整体的重大史实。
(2)鸦片战争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方式有何差异?分别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2012年美日欧联合向WTO上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2014年3月26日,WTO专家组裁定中方败诉。由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在二战后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施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百度百科
材料二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2001年)
材料三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的?
(2)据材料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前苏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各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得失给我国提供了哪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