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是:()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20世纪30年代蒋迁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要
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造成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①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和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增加企业产品成本
③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④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方便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872年侨商陈启沅自海外归来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段资料可以用来印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 ③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C.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D.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