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
时间 |
进口总值 (单位:银两) |
其中(单位:银两) |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 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
|
棉纺织品 |
毛织品 |
|||
1867年 |
6930万 |
1300万 |
740万 |
29% |
1873年 |
7410万 |
1800万 |
590万 |
32% |
1883年 |
7360万 |
1680万 |
390万 |
28% |
1893年 |
15130万 |
2730万 |
460万 |
21%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
A.卖官鬻爵 | B.科举取士 | C.土地自由买卖 |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