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①、②两地分别为长江三角洲与东北松嫩平原,两地具有的共同特征有(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③都有肥沃的黑土 ④雨热同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某自然带的分布地区,据此回答:
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洋流性质 | D.地形地势 |
下列地理过程最能反映该自然带地理特征的是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
|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
| 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
| D.干旱缺水→过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
读图,回答:
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 A.冰川 | B.咸水湖泊水 | C.冻土底冰 | D.沼泽水 |
若在图中①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图中湖泊渐趋萎缩 | B.河口滩涂增速减缓 |
| C.库区周围温差增大 | D.河流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
考虑图示条件,图中四点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A.7,a | B.3,b | C.2,c | D.1,d |
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
| A.高空西风带 | B.北大西洋暖流 | C.极地东风带 | D.东北信风带 |
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
| A.全球沙尘暴肆虐 | B.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
| C.温室效应加剧 | D.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如图所示)测算当地经纬度,在3月21日11︰44测得影长(s)与杆长(h)相等,且竿影为一天中最短。读图,回答:
该兴趣小组在测量中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竿长已知)是
| A.北京时间、竿影长度 | B.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
| C.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
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 A.山东 | B.新疆 | C.云南 | D.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