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题。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 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
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甲、乙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能 | B.太阳能 | C.核能 | D.天然气 |
图7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题。
1.上右图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值(T)范围是
A.1200米<H<1500米 3℃<T<4.8℃
B.1000米<H<1300米 3℃<T<4.8℃
C.1500米<H<1800米 6℃<T<7.8℃
D.1200米<H<1500米 6℃<T<7.8℃
2.按照上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A.50米、200米B.500米、150米C.500米、100米D.50米、100米
3.关于图中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三处的海拔为750~800米
C.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图6是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1.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
A.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B.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C.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D.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气候变冷”的过程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图5为我国2007年某农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1.该作物产量居前五位的省(区)简称为
A.新、鲁、豫、冀、粤
B.新、豫、冀、川、浙
C.新、鲁、冀、甘、闽
D.新、鲁、豫、冀、鄂
2.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图4为某地简图,读后回答题。
1.若该地处在最冷月,则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南风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盛行西北风 D.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2.最冷月山顶H处某时的气温为-15℃,则对甲聚落天气的描述,合理的是
A.气温大约为0℃,昼夜温差比H地大
B.气温大约为3℃,昼夜温差比H地小
C.一定吹西风,温暖湿润
D.一定高温干燥,晴朗无风
图2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图3为该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后完成题。图中M、N、O、P、Q五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A.背斜、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 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
C.背斜、向斜、背斜、向斜、断层 | 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
图中P处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断裂下陷 | B.向斜成谷 |
C.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 D.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