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题。 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
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
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大理岩 | B.板岩、大理岩 | C.板岩、片麻岩 | D.石英岩、片麻岩 |
下图为我国沿30°N冬季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⑤地比④地气温高的原因是
A.⑤地海拔低,气温高 |
B.⑤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时间长 |
C.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 |
D.⑤地降水多,大气的保温效应好 |
有关图中各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汽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
B.7月,②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
C.⑤ 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
D.1月,②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 | B.阴坡和背风坡 |
C.阳坡和背风坡 | D.阴坡和迎风坡 |
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庐江县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A.谷雨与立夏 | B.立冬与立秋 |
C.雨水与处暑 | D.小满与大暑 |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
A.珠江三角洲地区 | B.松嫩平原地区 |
C.黄河中下游地区 | D.青藏高原地区 |
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月落时刻(北京时间),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 |
a月21日 |
b月21日 |
c月21日 |
日出 |
5:10 |
5:05 |
5:19 |
日落 |
19:05 |
19:20 |
19:15 |
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
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b月 |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
许多地理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现象不是出现在b月的是
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 |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 |
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 |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