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要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示意图。
(1) 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2)根据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3)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中国局部地图,完成下题:
(1)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_____ ,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________。
(2)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均填字母)_____ 、___;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______ 。
(3)①在_________ 省境内;④在______省境内。
(4)分析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
A.自然原因:
B.人为原因:
读“中国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回答问题:
(1)气候类型: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 ,五大湖地区 ________。
(2)五大湖地区周围属于_______(农业)带。
(3)两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4)冬季,强烈的极地冷空气在美国长驱南下,气温急剧下降,一直影响到墨西哥湾沿岸,而中国的南部沿海却很少受到寒潮的侵袭,即使能到达,气温下降幅度也不大。分析中国的原因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与其它文明相互交流融合,
共同促进人类进步。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详细描绘了东方的风俗、地理、人情,如都江堰等,
大大促进了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马可•波罗东行旅行线路和文化景观图
(1)马可•波罗东行的出发地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都的自然景观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两地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
(2)文化景观A和B分别反映了当地什么环境问题?
(3)“文化景观建设如果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保护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工程是如何顺应自然环境并发挥作用的?
读某国区域等高线图(图7)和此国人口分布图(图8)
(1)简述图7区域主要河流在该国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8该国人口密度较大的除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外,还有____________等地并简析其原因。
(3)下表为图8中S州南部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分析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6分)
(4)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与我国相比,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有哪些?(9分)
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缩”是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下图甲所示),面积可达343万平方公里,中心最厚达到30米。
(1)指出图示“垃圾场”垃圾的主要来源地和“垃圾旋涡”旋转的方向。
(2)“太平洋垃圾旋涡”的“定居”与不断膨胀将会产生了危害,说明减小此危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