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创伤,又给我们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历史见证了那一段苦难的却也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1)将下列历史大事的序号分别填入下面与之相关的图片下的括号内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甲午中日战争 | D.鸦片战争 E、辛亥革命 F、新文化运动 |
( ) ( ) ( )
( ) ( ) ( )
(2)将这六件历史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后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中,最重要的是上海……上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居于特殊的地位,它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最大的桥头堡垒。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
材料二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上海成为"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
(2)据材料二,请写出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
(3)材料三图是在上海参加某次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的合影,请写出该会议的名称。
(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从这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阅读材料请回答: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而且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1) 请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两位蒙古族的杰出人物,其中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里?
(2)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除管辖西藏地区外,元中央政府还负责管理哪些地区?
(3)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意举出两例说明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富,而呈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 材料三中的“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 结合材料四,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4分)
(4) 请写出材料五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5)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五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豰中矣”
材料三:“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缨望之继事”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它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2) 唐朝皇帝对这一制度采取了哪些完善的措施?
(3)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请把下列地点、河流的英文字母填到相应的方框内。
A.涿郡 | B.余杭 | C.洛阳 | D.会通河 E.通惠河 |
(2)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3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说明此河开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说一说A和B两运河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