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例内容与梁启超所描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开放厦门 、广州 、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中华民国的成立 | B.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C.中共“一大”的召开 | D.蒋家王朝的灭亡 |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龚书铎教授认为: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 B.香港岛 | C.台湾 | D.辽东半岛 |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其较快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
B.“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
C.清政府的支持 |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