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安公子
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简要解说“嫩黄匀遍鸦啼处”一句中“匀”的表达效果。(4分)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第一小题只选做一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的哪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②《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试结合诗句,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低于80字的赏析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台城》中“鸟空啼”的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
(2)“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辛弃疾,号(别号) ,南宋词人,与 齐名,号称“苏辛”,为豪放词浱的代表人物。
(2)“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醉”是“酒醉”,结合全词,谈谈你对“醉”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