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
|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
|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 A.民主运动的推动 | 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
|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④ |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
|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