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0级地震,进而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I-131” 一下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取整) |
| I-127 |
m |
74 |
127 |
| I-131 |
53 |
n |
131 |

表1 表 2
(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结合以上表1、表2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 I-127与I-131 属于同一种 。(填元素、原子、分子)
② m与n 的数值依次是= 。(填写数值,共1分)
③ I-131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可能引发甲状腺癌变。服用含碘元素的物质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生活中常见的含碘元素的物质为:碘酒——含碘单质I2;碘片和藻类食物——含碘化钾KI;加碘盐——含碘酸钾KIO3 。下列对以上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1、-1、+5 B. 0、+1、+5 C. 0、-1、+5
(2)面对恐慌,掌握知识可以帮我们明辨是非。有人说“吃加碘盐可以防辐射”,我国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元素的标准为20-40mg/kg,若要达到防御碘-131辐射的作用,一次需补充碘元素100mg。按每人每天食用10g加碘盐,则我们每天最多能从碘盐中吸收 ______碘元素(填写质量,带单位)。
(3)核燃料所在反应堆芯因高温熔化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发生以上事故放出氢气,当接触外界的氧气后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请写出有关氢气燃烧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这次因冷却故障导致核反应堆发生爆炸,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和平、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B. 核能的危害性太大,不应再推广使用
C. 开发核能可节约化石能源 D.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
已知A、B、D、E、F、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反应条件未标出)。通常情况下A是黑色固体单质,B、D是气体单质,E、F都是氧化物,F、M都是无色液体,其中M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的燃料。
(1)请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D;F。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3)B、D、E三种气体中,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字母),B、D中放植物油的目的是。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填字母)。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AlCl3溶液、Fe、Cu
C.CuSO4溶液、Fe、AlD.CuSO4溶液、Fe、AlCl3溶液
下面分别是电解水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由实验A可得到得到的结论有(写两条)
①;
②。
(2)实验B中的现象是,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硝酸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是4HNO3光照 4X↑+O2↑+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周期 |
IA |
0 |
|||||||
| 1 |
1 H 1.008 |
2 He 4.003 |
|||||||
| ⅡA |
ⅢA |
ⅣA |
VA |
ⅥA |
ⅦA |
||||
| 2 |
3 Li 6.941 |
4 Be 9.012 |
5 B 10.8l |
6 C 12.01 |
7 N 14.0l |
8 O 16.00 |
9 F 19.00 |
10 Ne 20.18 |
|
| 3 |
11 Na 22.99 |
12 Mg 24.31 |
13 Al 26.98 |
14 Si 28.09 |
15 P 30.97 |
16 S 32.06 |
17 Cl 35.45 |
18 Ar 39.95 |
(1)14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的数值=。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