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该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2000年全国发电量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全国发电量统计表(单位:万千瓦·时)
合 计 |
水 电 |
火 电 |
核 电 |
|
全国 |
136 848 171 |
24 313 383 |
110 793 599 |
1 673 689 |
华北地区 |
23 099 030 |
360 221 |
22 727 293 |
|
东北地区 |
13 737 989 |
808 817 |
12 923 634 |
|
华东地区 |
42 019 382 |
3 454 955 |
8 352 595 |
203 548 |
中南地区 |
33 217 657 |
8 534 114 |
23 198 685 |
1 470 141 |
西南地区 |
13 645 527 |
7 201 041 |
6 434 608 |
|
不分区 |
957 860 |
957 860 |
(1)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各大分区中,水电比重超过火电的是____________。试分析这一地区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主要原因。
(2)我国的核电工业已经起步,已建成的两大核电站分布于华东地区的____________省和华南地区的____________省,核电与水电相比,其突出优势有哪些?
(3)2003年夏、冬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电荒”,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更为严重。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以上海市为例分析2003年夏、冬季节“电荒”产生的主要原因。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范围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说出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附近地处__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加之当地气候的影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读下面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了三分之一。据海关统计,2004年头四个月我国原油进口达到4777万吨,全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
(1)来自西亚地区的石油占我国原油进口的比重约为____________%以上,挪威的原油主要产自____________地区。
(2)导致我国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保能源安全,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长江沿岸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长3 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据此读图回答:
(1)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共有____________。在图中分别用“Ⅰ”“Ⅱ”标出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的大致位置。
(2)长江沿岸地带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__气候,长江的年径流量与世界其他大河相比仅次于____________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的水源补给,主要以________为主,沿岸湖泊对长江干流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沿海地带和广大的西部地区构成了一个“H”形状的格局。简析长江沿岸地带在该格局中的作用。
(4)宜昌以东的长江沿岸地带农业地域类型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其主要耕作土壤为_______________,主要油料作物为_______________。
(5)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对全国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简述上海市的区位优势。
(6)长江沿岸地带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及附表,回答下列问题。
A点附近气候简表
一月 |
七月 |
全年 |
|
平均气温(℃) |
7.5 |
28.6 |
18.3 |
平均降水量(mm) |
18.8 |
150.7 |
1 075.2 |
(1)图中所示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字母A所在的虚线区域地形种类为______________。
图中西侧属于我国从第__________级阶梯向第__________级阶梯过渡地带。
(2)读图和表,图中所示A区域及附近地区发展农业在自然条件方面具备的优势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区域的优势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限制本地交通运输发展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本区域发展农业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