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 B.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
“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
|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
|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
|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
|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
|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 )
| A.“欢迎回家” | B.“永远的朋友” |
| C.“点燃心中之火” | 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