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
|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
|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
|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
|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
|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
|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
|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
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悄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
|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
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A.伊凡四世 | B.彼得一世 | C.亚历山大一世 | D.亚历山大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