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幸福”再次成为地方两会热词。部分省区市“GDP减速,幸福提速”,“幸福指数”被置于重要位置。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在今年的两会上,“幸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
材料二:“关注民生,为民谋利”是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突出亮点。
●百姓的呼声:别让孩子上不起学,别让房价压弯了腰,消费者不再受侵害……
●政府的举措: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规范分配秩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部分省区市提出“GDP减速,幸福提速”的工作思路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⑵“百姓的呼声”这些问题反映了什么?
⑶“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哪一要求?让幸福“落地”,关键是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⑷幸福不是纸上谈兵,本世纪以来,除材料二提到的措施我国为民众“谋幸福”的举措还有哪些?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两例即可)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人物,将姓名填入表格。
历史事件 |
人物名称 |
虎门销烟 |
|
黄海海战 |
|
百团大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江泽民
材料二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的变化?
⑵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读过上面的一段医疗歌谣,请问:
(1)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被称为什么?
(2)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为什么?
活动与探究
拿破仑告诫西方人:“东方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引言中“她”是指哪个国家?为何西方人要警惕她的醒来?我们青少年该如何让她醒来去震撼世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