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都可以解释杂种优势。
(1)假设豌豆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和B与b控制,且A和B控制高产。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的F1,F1自交得F2,F2里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①该育种结果支持以上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____。
②F2里,中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里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
④若对F2的所有中产豌豆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各种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F1引起的互补作用。如豌豆有两个纯种(P1和P2)的株高均为1.5~1.8米,但其性状不同,亲代P1多节而节短,亲代P2少节而节长,杂交后F1集中双亲显性基因,多节而节长,可达2.1~2.4米,表现杂种优势。请利用遗传图解和必要文字解释这一现象(多节与节长分别用基因A和B表示)。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问题:
为探究光合作用有关问题,某研究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
I、研究人工补光和通风等对大棚蔬菜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在同一基地中随机选择三个蔬菜大棚,编号a、b、c;大棚a不盖膜(自然通风),大棚b盖膜,大棚c盖膜并在白天人工补光;定时测定三个大棚内蔬菜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比较曲线a与曲线b,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b的“午休”现象相对不明显,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c净光合作用强度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使光反应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_用于暗反应。
3.大棚a中的植物在中午12点时,光合总产量相对值为____________,大棚b中植物在中午12点的光合总产量相对值较大棚a植物为_______(高\低\相等\不能确定)。
4.7点时与18点时,大棚b中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其主要原因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该研究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
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叶片光合速率随着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
C.实验2~4d,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
D.实验2~4d,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必须在基本培养基(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中添加缺陷的营养物质(补充培养基)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营养缺陷型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中有广泛作用。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可用于淘汰野生型菌株。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通过四个环节,即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
1.取新活化枯草芽孢杆菌制备菌悬液,再用紫外线照射处理。下列关于将诱变后存活的个体培养,淘汰野生型菌株的做法和原理,正确的是(多选)
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
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补充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
完全培养基中青霉素可以杀死野生型菌株,缺陷型菌株得以生存
补充培养基中缺陷型菌株可以生存,野生型菌株不能生存
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可以生长繁殖,青霉素将其杀死
基本培养基中缺陷型不可以生长繁殖,青霉素不能将其杀死
2.在培养皿倒上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上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其后再浇上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出现菌落,在皿底将菌落标记为A1、A2…,然后在其上再倒一薄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出现新的菌落,在皿底标记为B1、B2…,则A菌落与B菌落分别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野生型/突变型)。
3.将待测菌落处理后涂布于某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用灭菌牙签逐个挑取待测菌,先后点接于A培养基和B培养基平板上。前后位置及号码相对应。培养后观察。见图一。为检出营养缺陷型,A、B培养基应分别为__________培养基、__________培养基。菌落()为营养缺陷型。
4.为鉴定上步检出的营养缺陷型是哪种营养缺陷型,将待测菌种悬液涂于图二含有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皿背面划线标注C、D、E三区。C、D、E为三滤纸片,分别浸有氨基酸混合液、维生素混合液和碱基混合液。培养后观察。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是该营养缺陷型。图二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___培养基。
5.如检测菌为碱基类营养缺陷型,要进一步鉴定是哪种碱基营养缺陷型,可同图二方法加浸该营养物质的滤纸片,如加浸________________的滤纸片。
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易感人群接种抗原,另一种是注射抗体。下图显示了在第0天分别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当被狗咬伤时,为预防狂犬病,主要的方法为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两者分别对应图中的()。
2.一般被咬伤者于当天注射疫苗,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咬伤局部和肌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其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请据图分析为什么在当天注射疫苗的同时还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还要每隔几天重复注射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免疫方法,免疫力保持更长久的是(),这种差异主要与体内的细胞有关。
真核细胞的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组成的系统称为内膜系统,各种内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
1.小泡D与C、E的关系及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溶酶体酶的小泡是(),它除了具有图中所示功能外,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3.H中的物质在信号分子作用于()______________后调节其释放。机体中的信号分子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属于内膜系统
高尔基体对合成物质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包装
有的分泌物释放到质膜外不受信号分子调控
质膜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向细胞内侧移动
图A、图B的细胞外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吸收外界物质的问题。
1.图A显示的物质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影响其物质转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m点开始,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图A与图B,在物质转运上,两者存在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3. 图C、图D中,可表示K+进入成熟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对图D中p点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A~图D,可表示被动转运的是()(多选)。
5. 神经细胞转运Na+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