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大致相同,主要是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的糖类组成。但不同的膜其化学组成上又存在差异,(如下表)
生物膜 |
蛋白质 (质量分数/%) |
脂类 (质量分数/%) |
糖类 (质量分数/%) |
||
人红细胞膜 |
49 |
43 |
8 |
||
大鼠肝细胞核膜 |
59 |
35 |
2.9 |
||
线粒体内膜 |
76 |
24 |
含量很少 |
||
内质网膜 |
67 |
33 |
含量很少 |
这种差异说明了
A.各种膜起源不同 B.各种膜功能不同
C.膜面积大小不同 D.膜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
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B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 |
B.在D点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
C.D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稳定性 |
D.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衰退型 |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适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样方内各种植物均需统计 |
D.对某种动物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
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 B.b | C.c | D.d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81只 | B.大于81只 |
C.小于161只 | D.大于161只 |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迁出个体多 |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 D.种群处于衰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