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
D.向培养液中加入只抑制S期的某药物,预计6h后,所有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 T 淋巴细胞 |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
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为核基因控制。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物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 |
B.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 |
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的某种化合物被3H标记。一段时间后,发现3H只集中在愈伤组织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则培养基中被标记的化合物最可能是
A.氨基酸 | B.核苷酸 | C.葡萄糖 | D.水 |
图为人工种子,下列与其培育过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种子一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 |
B.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
C.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
D.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