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 |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值 |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
如图1所示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如图2所示 |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而CO2的浓度相反 |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5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30min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
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②→①到达各组织细胞 |
B.③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 |
C.②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无关 |
D.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③→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