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 |
B.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 |
C.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消耗能量 |
D.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2个分子葡萄糖,需要参与CO2固定的C5分子数,以及被固定的CO2分子数分别是( )
A.2个、2个 | B.6个、12个 | C.12个、24个 | D.12个、12个 |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含量的关系。对两图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土壤中N、P、Mg含量持续下降,不可能导致图中a,b 点改变 |
B.若环境温度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导致图中a,b点位置改变 |
C.若图中表示的是阳生植物,则对阴生植物而言图中a点应向右移动 |
D.若土壤中水含量持续下降,不可能导致图中a,b 点改变 |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C3与(CH2O)生成量的变化是( )
A.C3 突然增加,(CH2O)减少 |
B.C3与(CH2O)都减少 |
C.C3与(CH2O)都增加 |
D.C3 突然减少,(CH2O)增加 |
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 B.黄色的叶黄素 |
C.蓝绿色的叶绿素a |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