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1895年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恩格斯
| A.抛弃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的暴力革命 |
| B.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
| C.没有看到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封建残余的一面 |
| D.不再是马克思的“第二提琴手” |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
|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
|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
|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趁合理 |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
|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
|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澈烈 |
|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
|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
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
|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 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
|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 | 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
《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
|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