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当时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指
A.雅尔塔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万隆会议 | D.第26届联大 |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 |
1913 |
1933 |
|
种植业、渔业、林业 |
68.5 |
67.0 |
64.0 |
手工业 |
7.7 |
7.7 |
7.4 |
现代制造业 |
0.1 |
0.6 |
2.5 |
采矿业 |
0.2 |
0.3 |
0.8 |
电力 |
0.0 |
0.0 |
0.5 |
现代运输和商业 |
5.1 |
4.6 |
4.0 |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 B.倡导民主科学 | C.宣扬实业救国 | D.维护领土主权 |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