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图1为我国天津市不同季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图甲为“1985年7月6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84年12月18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题。
图甲中O、M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1℃ B.2℃ C.3℃ D.4℃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图乙中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对比上面图甲和图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夏季强度更大 B.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冬季强度更大
C.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夏季更为密集 D.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是完全相反的

下列对导致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由郊区向市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人为热排放 B.城市建筑密度 C.工业活动 D.纬度差异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下图中与M、O 、N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与天津市近地面对流层大气运动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相似的是

A         B         C        D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A.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
B.西藏、云南、广东、海南、台湾
C.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
D.宁夏、新疆、河南、浙江、湖北

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 D.新疆的天山山脉以北地区

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是

A.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 B.山东、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C.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的地区 D.甘肃西部、内蒙古的西部地区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