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____________的;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4)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其不同的原因是声音的______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不同 .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固体/气体)更容易传声,由此作出了其中一个猜想是正确的推论。
(5)为了进一步研究证明,小华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_________(猜想①/猜想②)是正确的.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J。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
某班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所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如图甲所示是某组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能交叉)。
(2)电路连接正确后,该组同学由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I-U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3)为了比较发光二极管和小灯泡哪个更节能,接下来他们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替换电路中的小灯泡,进一步测量发光二极管的电功率。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此二极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经检查整个电路连接及元件均完好,则故障原因是:。故障排除后,经测量和分析可知发光二极管比小灯泡更加节能。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cm刻度线处。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2甲所示。
(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溶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
小阳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和水等器材,测量一小块雨花石的密度:
(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将雨花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调节,天平恢复平衡时,游码位置和盘中砝码如图甲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g.
③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将雨花石浸没在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雨花石体积为cm3,则雨花石的密度为kg/m3.
(2)小阳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包饺子,他忽然想面粉的密度有多大呢?于是他找来一个圆柱形的平底小玻璃瓶、刻度尺、大碗和水,便很快测出了面粉的密度.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玻璃瓶内装入适量的面粉,轻轻振动,使其表面,测出面粉的高度h1;
②将装有面粉的玻璃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大碗中,使其竖直漂浮,测出玻璃瓶浸入水中的深度h2;
③将面粉倒出,把玻璃瓶放入装水的大碗中,仍竖直漂浮,测出玻璃瓶浸入水中的深度h3;
④面粉密度表达式ρ面粉=(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实验中发现玻璃瓶中的面粉很难倒净,这会导致所测的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