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物体 |
质量 m/g |
体积v/cm3 |
蜡块1 |
9 |
10 |
蜡块2 |
18 |
20 |
蜡块3 |
27 |
30 |
干松木1 |
5 |
10 |
干松木2 |
10 |
20 |
干松木3 |
15 |
30 |
⑴在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⑵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_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由上可知密度是_______(选填“物体”或“物质”)的一种属性。
⑶由实验可知:干松木的密度为 kg/m3 。
⑷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滑片P分别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a和d、中点c和图中b位置时,电压表示数按从小到大顺序分别为0V、3V、4V和5V,则在图示b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应为______伏。
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
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变大 | B.变小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765,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 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下图所示,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小于10cm |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
C.等于20cm | D.大于20cm |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下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位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是的(填“完整” 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
(5)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选填“烛焰”、“光屏”).
我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问题;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4)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像.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o |
30o |
2 |
40o |
40o |
3 |
50o |
50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