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 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
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 | 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烟草业 | B.烟草业、纺织业 |
C.化工业、面粉业 | D.面粉业、纺织业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