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
C.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D.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
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D.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
下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相 |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张毅 | B.李新 | C.王平 | D.赵洋 |
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十八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 | 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