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左图为全球气压带随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甲地各月降水量比值示意图,甲地年降水量670mm。回答下列各题。下列气候类型中,其形成原因与甲气压带有关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热带草原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甲地植被类型可能为
A.热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林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甲地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A.水源 | B.土壤 | C.地形 | D.热量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A~B沿线最适宜的农业布局是
A.生态林~茶园~小麦地~水产养殖 |
B.生态林~橘园~水稻地~水产养殖 |
C.用材林~橡胶园~水稻地~水产养殖 |
D.用材林~橘园~小麦地~水产养殖 |
形成图3中扇形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
A.沉积作用,1月 | B.搬运作用,4月 |
C.沉积作用,7月 | D.搬运作用,10月 |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①③⑤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⑤⑥ | B.⑥①③⑤ | C.①⑤⑥③ | D.⑥①⑤③ |
图中②形成的原因是
A.岩石风化 | B.岩层断裂 | C.流水侵蚀 | D.水平挤压 |
大理岩最可能位于图中
A.A | B.B | C.C | D.D |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1中信息判断①一②、②一③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北向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 |
B.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南向北流,河道b、c侧流速快于对岸 |
C.②一③河段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河道f侧流速快于对岸 |
D.②一③河段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流,河道e侧流速快于对岸 |
当洪峰来临时,最易出现险情的是
A.a | B.b | C.e | D.f |
读洞庭湖流域年、季降水量均值及其气候倾向率表和1999年--2008年洞庭湖流域降水倾向率空间分布图(降水倾向率为正值,表示降水有增多趋势,值越大增多趋势越明显)。回答下列各题。洞庭湖流域近10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
A.春、秋两季的平均降水量高于多年平均值 |
B.桑植和凯里年降水量仍表现为增多的趋势 |
C.流域内湘东地区的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最明显 |
D.衡阳与南岳之间降水量的空间变幅最小 |
根据《三峡(初期运行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每年的9月(秋季)是三峡水库的汛末蓄水期。结合以上图表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三峡蓄水带来的影响最明显的是
A.该季节,洞庭湖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得以保障 |
B.造成9月份洞庭湖区水面减少,会影响当地航运、灌溉 |
C.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洞庭湖流域内9月份干旱发生的可能性 |
D.会减轻洞庭湖区秋季的环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