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介质中x=2m处的质点P沿y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πt)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为4.0s | B.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 |
C.振幅为20cm | D.传播速度为10m/s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一定越大 |
B.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
C.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V,再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NA,就可以求出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 |
D.在太空中水滴成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 |
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质量为m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t=0时刻记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其中v1>v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 m/s2,则()
A.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
B.0~t1内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t1~t2内摩擦对物体做正功 |
C.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 ![]() |
D.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的大小 |
如图甲所示,MN左侧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现将一质量为m、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该磁场中,使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且bc边与磁场边界MN重合.对线框施加一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拉力F,使线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0时,拉力大小为F0;线框的ab边与磁场边界MN重合时,拉力大小为3 F0 。则()
A.线框的加速度为![]() |
B.线框的ad边出磁场时的速度为![]() |
C.线框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
D.线圈的总电阻为![]() |
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滑下,位移x与速度的平方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的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 |
B.斜面倾角为30° |
C.小物块2s末的速度是5m/s |
D.小物块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7.5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