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 |
5℃ |
25℃ |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
A.2组,温度、细菌 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空气 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 一半置于暗处,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试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
C.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 D.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
仙人掌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它的叶退化为刺,绿色的茎膨大呈掌状、棒状,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特点适应什么样的生存条件
A.缺乏空气 | B.缺乏阳光 | C.缺乏水分 | D.缺乏营养 |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 | B.温度 | C.水 | D.空气 |
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等。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 | B.生活环境 | C.生物用途 | D.大小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