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
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
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 |
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
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
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
A.①② | B.③④ | C.⑤⑥ | D.④⑥ |
学者拜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
D.有胚芽鞘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几乎不耗氧;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
C.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
D.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在同学们做出的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步骤 |
项 目 |
试管1 |
试管2 |
1 |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 |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3 |
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 |
— |
1mL |
加入1mol/L的NaOH溶液 |
1mL |
— |
|
4 |
置于37℃水浴中 |
5min |
5min |
5 |
滴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
2滴 |
2滴 |
A.缺少PH为6.8的对照组
B.都置于37℃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D.操作步骤设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