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集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 B.协助扩散 | C.主动运输 | D.渗透作用 |
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⑤④ | C.①③⑤④ | D.①③④⑤ |
如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 | B.①③② | C.①②③ | D.③①② |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将抗原吞噬、消化 |
B.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
C.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
D.唾液中的溶菌酶将细菌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