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政府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让贫困群体更加全面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加充分地分享发展成果,为推进世界减贫事业、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的主题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①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使劳动者树立职业平等观,为劳动者平等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政府要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化解社会矛盾,减少贫困。
④政府要加大立法力度,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提供法律保证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
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宋代黄山谷曾说,三日不读书,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读书是获得文化知识、提升素质的源泉
②读书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
③读书是塑造人生的重要途径读书
④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说明了
①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使用文化
③中医药学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
④中医药学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