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某同学用茶色玻璃板、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白纸、平面镜支架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 。
(2)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3)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 (相同/不同),目的是可以验证像和物是否 。
(4)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A/B)这一侧观察,移动茶色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茶色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若棋子B始终不能与棋子A的像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
(5)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 (棋子A/棋子A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6)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为:。
R/Ω |
2 |
4 |
8 |
10 |
20 |
40 |
U/V |
4 |
4 |
4 |
4 |
4 |
4 |
I/A |
2 |
1 |
0.5 |
0.4 |
0.2 |
0.1 |
P/W |
8 |
4 |
2 |
1.6 |
0.8 |
0.4 |
在一次实验中,需要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甲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同组的乙同学发现有错,主张拆了以后重新连接,可时间来不及了。甲同学稍加思考,在图示电路中只增加了一根导线,电路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甲同学连接的那条导线。
(2)在增加那根导线之前,若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约为V,电流表示数约为A
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关系时,分别用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将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分成了甲、乙、丙三个区域。如果把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做同样的实验,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一定在区域内。
如图所示,小王同学自制了一只密度计,该同学将密度计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出现的状态如图甲所示,若将密度计放在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已知酒精的密度为ρ=0.8×103kg/m3,则密度计浸入酒精中的长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已被点燃。透镜放在50cm刻线处,蜡烛放在20cm刻线处,光屏放在80cm刻线处,光屏上可接收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这个透镜的焦距为cm。如果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线处,光屏上仍可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