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
如图PQ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正点电荷(只受静电力)从P点自由释放,沿电场线从P到Q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电场线正确是的:()
如图所示,两球A、B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球B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O点,球A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点O、A之间的距离恰为L,系统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移动发现质点P将向下运动时,则()
A.电压表读数减小 |
B.电流表读数减小 |
C.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 |
D.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
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
E.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F.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R正位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再经过1.5s第二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
B.周期![]() |
C.质点N与质点P的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3s内,质点M的路程S=200cm |
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质点N比质点Q先到达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