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 B.两匹马拉的车比一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
| C.一个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只有受外力物体才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
| D.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的物体一样快 |
如图所示,a、b是同种材料的等长导体棒,静止于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上,b棒的质量是a棒的两倍。匀强磁场竖直向下。若给a棒以4.5J的初动能,使之向左运动,不计导轨的电阻,则整个过程a棒产生的最大热量是()
| A.2J | B.1.5J | C.3J | D.4.5J |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V和电流表A均为理想电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时,ac两点间的电压瞬时值为110V. |
B. 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 |
| C.滑动变阻器触头向上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
|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搬向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中的理想变压器接在电压恒定的交流电路中,如图6所示。已知两变压器负载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甲:R乙=2:1,设甲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甲,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I/甲;乙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乙,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I/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甲=U乙,I/甲=I/乙 |
| B.U甲=2U乙,I/甲=2I/乙 |
| C.U甲=U乙,2I/甲=I/乙 |
| D.U甲=2U乙,I/甲=I/乙 |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在O点。O点正下方固定一个水平放置的铝线圈。让磁铁在竖直面内摆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磁铁摆动一个周期内,线圈内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2次 |
| B.磁铁始终受到感应电流磁铁的斥力作用 |
| C.磁铁所受到的感应电流对它的作用力始终是阻力 |
| D.磁铁所受到的感应电流对它的作用力有时是阻力有时是动力 |
两个相同的白炽灯L1和L2,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1与电容器串联,灯L2与电感线圈串联,当a、b处接电压最大值为Um、频率为f的正弦交流电源时,两灯都发光,且亮度相同。更换一个新的正弦交流电源后,灯L1的亮度大于大于灯L2的亮度。新电源的电压最大值和频率可能是()
| A.最大值仍为Um,而频率大于f |
| B.最大值仍为Um,而频率小于f |
| C.最大值大于Um,而频率仍为f |
| D.最大值小于Um,而频率仍为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