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 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 等高距为5米,甲处有一水井。回答题:

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

图中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是:

A.2月 B.5月 C.10月 D.12月

甲处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倾向 D.大气污染严重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左图是某著名湖泊,右图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上右图所给的信息说明()

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水位差大
B.4、7两月的水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
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
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

近年来,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
C.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 D.①②之间湖底泥沙淤积

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

A.淡水水质 B.夏季断流 C.冬季凌汛 D.夏季洪涝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植被以森林为主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铁路网的布局更加优化
B.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C.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线的运输压力
D.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线的交会点

关于宝鸡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省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B.典型民居是四合院
C.境内由北向南依次为中温带、暖温带 D.煤炭资源居全国首位

下图是巴西不同农场规模农户数累加百分率与所占全国农地面积的累加百分率图,其中横坐标是将各农户按农场规模由小到大依序排列而成的,图中数字代表农场规模。回答下列问题。

大部分农户的农场规模为()

A.小于1公顷
B.1—100公顷
C.100—1 000公顷
D.大于1 000公顷

农场规模100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农户数所占百分率及其所占农地面积的百分率分别是()

A.99%和56% B.1%和44%
C.1%和56% D.99%和44%

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小水含大沙”、“水大灾”。每年八亿吨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读1976-1999年利津水文站黄河来水来沙特征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的年际变化大,呈递减趋势
②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成正相关关系
③1997年黄河的年输沙总量达到最小值的原因是当年黄河流域无降水
④黄河的年汛期径流量制约着年输沙总量的大小
⑤黄河的年径流总量最大值和年输沙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

读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与入海泥沙量和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的变化关系预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一定时,新增湿地面积和年均入海泥沙量成负相关关系
B.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3 m和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6亿吨时,年均湿地面积增加5—10 km2
C.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4 m时,若增加湿地面积20 km2需入至少海泥沙量6亿吨
D.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5 m时,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吨是湿地面积增加的临界点

读京杭运河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为黄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已利用该河道实施大规模调水工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B.该工程不需动力调水,可以自流完成
C.该工程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
D.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地形复杂,工程量很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