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A.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
D.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到终点时,发现尖嘴处有气泡 |
已知:FeCl3(aq)+3KSCN(aq)3KCl(aq)+Fe(SCN)3(aq),平衡时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 Fe3+)大 |
B.加入KCl固体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υ(正)<υ(逆) |
D.若T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H<0。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 |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
D.当4v正[Ni(CO)4]=v正(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
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 |
B.把纯碱及第Ⅲ步所得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泡腾片 |
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溶于稀硝酸:Cu+2H++NO3-=Cu2++NO2↑+H2O |
B.(NH4)2FeSO4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 |
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 |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Y的阴离子与Z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Z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与某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Y>Z |
B.X、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
C.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一种高温结构陶瓷 |
D.X与Y只能形成10电子分子,不能形成18电子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