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进入政治实践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危险 |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广泛传播 |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D.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 |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 B.扬中抑西 |
C.无法相通 | D.扬西抑中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