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
|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
| A. |
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
B. |
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
| C. |
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D. |
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
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 A. |
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
B. |
封建习俗荡涤净尽 |
| C. |
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
D. |
租界权益部分收回 |
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 A. |
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
B. |
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
| C. |
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
D. |
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
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
| A. |
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
B. |
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
| C. |
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
D. |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
| A. |
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
| B.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
| C. |
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
| D. |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