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
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 |
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 |
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
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已作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 |
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 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 |
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 | 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 |
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 | 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 |
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 |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