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历史教科书中写到:“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该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八大 D.八七会议

宋庆龄曾回忆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国际局势”是指:

A.一次大战结束 B.十月革命胜利
C.巴黎和会召开 D.日本出兵山东

陈旭麓先生说:“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1860年)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谢”是指: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B.清朝统治阶级内觉醒出现“变局论”
C.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 D.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梁启超批评近代中国某一派别:“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而不知有国务”。文中的“□□”应是:

A.洋务 B.政务 C.时务 D.事务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作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评价着眼于:

A.民族意识是否坚定 B.阶级立场是否先进
C.是否提倡男女平权 D.是否弘扬传统文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