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材料认为
A.小农经济应为经济主体 | B.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
C.政府应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D.农、工、商并举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实质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C.国君承认了土地所有权变化 |
D.铁农具和牛耕推动生产效率提高 |
有美国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
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 |
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 |
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 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 |
C.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 |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实行俸禄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