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在工业总体发展上,1937年西北工厂有19家,占全国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到1942年为546家,占全国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材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大力发展近代事业
B.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
C.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太平天国提出进步的改革方案

俄国一外交官谈到:“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这一乱事”是指()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
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比较《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代议机关的基本职能不同
C.都彰显了权力分割制衡理念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