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C.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
D.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上述言论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重农抑商 | B.农商并重 | C.重商主义 | D.自由主义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网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 |
B.清初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物 |
C.是明朝前期的遗物 |
D.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