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
|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
|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
|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是在部族之间进行的。夏人、商人、周人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夏商周三代实际上经历了三次从酋邦演变成国家的过程。这表明
| A.夏、商、周三个部族地位平等 | B.商朝时商部族居主导地位 |
| C.西周建立后商部族已不复存在 | D.周部族出现于西周建立后 |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不能反映二者共同点的改革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 B.勃列日涅夫改革 |
| C.中国的改革开放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一位学者写道:“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
| C.发展市场经济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
| 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义”放在首要位置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滞涨,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处于强弩之末 |
| B.是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各国普遍推行的结果 |
| C.与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密切相关 |
| D.促使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从理论上揭示出
| A.美国贸易顺差的必然性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 C.美国贸易逆差的必然性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