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
|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 B.叶绿体在细胞中均匀分布的 |
|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
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性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
|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
|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
|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
下列关于对“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该有不含32P的大肠杆菌 |
| B.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
| C.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
|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相关酶参与的是()
| 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 |
| B.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干扰素 |
| C.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白菜—甘蓝” |
| D.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目的基因 |
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蛙成熟的红细胞中一般不含有遗传物质 |
| B.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 C.遗传物质传递过程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 D.生物遗传物质均能进行自我复制和性状表达 |
为探究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应,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物质P处理人的离体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理论上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物质P浓度增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但与处理时间无关 |
| B.随着物质P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越明显,但与浓度无关 |
| C.物质P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
| D.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0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