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A.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协调矛盾、相互做出妥协的结果 |
B.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C.国共两党一整遍军队为主要合作方式 |
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A.公民法 | B.习惯法 | C.万民法 | D.《十二铜表法》 |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
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
B.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 |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 |
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
C.扩大了统治基础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