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
| B.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
| C.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
| D.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
以下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
| B.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时,各种官职向所有人开放 |
| C.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 |
| D.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 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
| B.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
| C.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 |
| 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
|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
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 B.内阁 | C.中书省 | D.枢密院 |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 A.汉朝 | B.魏晋南北朝 | C.唐朝 | D.宋朝 |